医疗、养老等民生话题始终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聚焦的重点。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政府工作的报告也多次提及养老。
小编总结了政府工作报告与多名与会代表、委员的关于养老工作的总结、建议或者提案。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养老。具体如下:
1、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
2、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养老、托幼服务。
3、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4、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等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聚焦两会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税延型养老保险
2018年4月,财政部、税务总局等五部委共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明确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延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截至今年4月末,试点地区共有4.7万人投保,缴纳保费3.03亿元。
受限于试点面窄、政策覆盖性不高、政策优惠力度低、养老金领取时纳税税率较高等多方面原因,税延养老保险“叫好不叫座”,受惠人群较少,与政策预期相比有一定差距。且截至2019年4月末,税延养老保险政策试点期限已满,迄今未推出新的税延养老保险政策,也未对原有试点政策期限予以延长。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局长韩沂建议:尽快出台新的税延养老保险政策或延长试点期限,稳步推进试点扩面扩容。
调整税收优惠额度,提高政策吸引力。进一步降低政策复杂性,取消6%收入限制条件,适当提高延税额度,可参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中赡养支出的抵扣标准,将限额提高至2000元/月;
调整领取期税收政策,支持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可参考新税制下基本养老金的所得税标准,合理调减个人税延养老保险领取期税率,如调整为领取时统一按不高于3%税率纳税。同时进一步研究制定差异化领取税率,引导消费者终身领取或不少于15年的长期领取,确保资金的养老用途。
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也提出五方面建议,包括加强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对运营税延养老保险产品的相关保险公司进行指导和配合;持续做好税延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跟踪数据变化;降低领取阶段税率,扩大政策覆盖人群,建议领取期75%部分领取金额适用税率从10%调整为3%;建立自动加入、缴费配比等机制,加快提升市场参与率;实现税务信息共享,简化税务申报流程。
居家养老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认为中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国家,但随着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增加,家庭赡养功能逐渐弱化,此种养老模式逐渐式微。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二是养老服务供给资源不平衡,目前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主,缺少专业化的精神文化服务;三是养老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且专业人才短缺;四是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足。
因此,李燕建议:
一、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加快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立法。同时,建议政府从宏观角度制定各项支持社区养老的政策,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政策等,建立并完善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法规、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章及实施管理规定等。
二、完善社区养老文体设施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议完善社区老年文化体育设施,优先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建立健全城镇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鼓励各类教育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老年教育,推进老年教育资源、课程、师资共享,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
三、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对现有专业人员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按培训技能考核的等级从事相应等级的服务,做到持证上岗,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建立专业化的老年人服务护理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四、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除政府出资外,建议引入专业社会服务企业或组织参与运营,通过设施保障、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形成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的投资发展体制。
五、运用新型互联网技术,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实现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不断开发优化适合老人居家养老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
社区养老
具体而言,应整合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力量,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由政府资助在社区建立2000平米左右的养老会所,完善休息、饮食、娱乐、保健康复、简单医疗等设施,通过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的方式,围绕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需求提供相应服务。例如开设老人餐桌、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开展老人托管服务等。建议引入有资质的餐饮、家政等企业,为老人们提供专业服务,还可以与社区志愿服务相结合,协调安排志愿服务工作者提供对口入户照料。
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是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建议充分利用社区自我管理优势,加强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合作,以慢性病管理档案为基础,为每一位社区老年人建立可靠的健康档案。另外,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既要配备基础的、齐全的检查设备和医药品种,更要配备优质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落实好分级诊疗,为老年人提供足不出户的专业健康服务。
机构养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表示,近年来,国外成熟的“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进入中国养老市场,并受到广大中产阶层的欢迎,已成为我国养老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对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类似于CCRC的养老机构在国内发展还面临诸多政策瓶颈与障碍,亟待突破。
周燕芳表示,当前我国的CCRC还不能以养老机构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开展业务。即便某些项目有幸被认定为养老机构,最终核定的养老床位数一般不超过项目总床位数的50%。
比如,泰康保险集团公司的“泰康之家·申园”实际运营床位1730张,而民政部门核定床位只有530张;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梧桐小镇”项目已建成养老床位2600张,核定床位数只有300张左右。大量已在运营的床位处于无监管、无登记的状态,导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与CCRC无缘。
对此,周燕芳建议:
第一,建议民政等相关部门明确将CCRC认定为养老机构。一种思路是在现有分类标准框架下,将自理区认定为养老公寓,将介助区、介护区、失智照护区等认定为养老院、护理院;另一种思路是对现有分类标准进行扩充,在“机构养老”大类下面新增CCRC一个小类。
第二,建议将养老机构备案条件真正聚焦在基本核心要素上。备案制管理的初衷,应该是在确保服务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准入门槛。
第三,明确养老床位的核定依据,限制民政部门在床位核定上的自由裁量权,做到“应核尽核”。建议将床位核定进一步制度化、流程化,并及时公示。
第四,建议给予CCRC与非营利性机构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鉴于CCRC的充分发展有利于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且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希望相关部门在土地、税收、能源使用费等相关优惠支持政策方面,使CCRC能够得到与非营利性机构一致待遇。
医养结合
唐金海建议,要推进医养深度融合,首先应当从政策保障着手,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细化支持政策,调动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规范、普惠可及的上门医疗服务。同时,唐金海建议在部分地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全国统一、覆盖城乡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在唐金海看来,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医养深度融合的另一个重点。他建议对进入医养结合机构从业的医护人员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补助力度,加快培养具备专业护理服务能力的护理员队伍。
智慧养老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赖明勇在调研时发现,智慧养老产品过于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很多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老年医疗应急系统未建立,智慧养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偏低。
“长期以来,以部门为中心的政务信息化发展模式,形成许多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即使是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也难以推进。以街道为单位,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社区、民政部门、企业、社会机构等都涉及养老服务功能。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间的信息资源,需要反复沟通协调。”赖明勇介绍道。
对此,他建议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新智慧养老模式,将养老社区配备的医疗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和娱乐活动设施等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相融合。一方面大幅提升社区养老的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提高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和居民幸福感。
赖明勇还建议,构建“云+网+端”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架构。提供包括社区养老供应链云数据中心、远程就医与监测服务、预警与辅助医疗、智能养护服务在内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应用,打通各部门内部制度壁垒,建立大数据共享机制,促进资源整合优化。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也建议:搭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养老信息服务统一平台;鼓励开发功能性游戏等适老娱乐保健项目;推广应用智能化物联网设备;借助大数据提供个性化“智慧养老”服务;发起“全民数字助老扶持计划”。
长期护理保险
3年多以来,15个城市的试点,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发现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供需失衡,长期护理难题待解。由于长期资源投入不足、相关社会保障体系落后,长期护理服务供给短缺,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二是无章可循,试点效果不理想。由于缺少顶层设计,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筹资难、保障覆盖范围狭窄、给付比例低、评估标准不统一、给付过程漫长、地区收支差异巨大等问题。
三是投入不足,保障能力相对有限。一些试点城市因为财力有限,对长护险保险制度的推广与投入力度较小。造成制度的保障功能偏弱,给付标准偏低,赔付金额与实际护理成本之间差距较大。
四是配套缺失,生态体系建设滞后。由于试点政策碎片化,制度不够稳定、标准不统一,养老企业难以制定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最终导致各方参与意愿降低,养老生态体系建设滞后。
针对以上问题,李晓鹏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加快顶层制度设计。建议坚持社会性为主、商业型为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遵循自上而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规律,推广全国统一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第二,建立多元筹资渠道。建议在社会保障框架下,制定独立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渠道。综合挖掘各级财政补贴、单位缴费、个人缴费、社会捐助、慈善捐助、福彩资助等多元化筹资渠道。
第三,重点培育配套市场体系。建议以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引导,通过政策倾斜引导更多资源投入养老事业。鼓励保险公司经办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引导其向社会提供多样化的商业护理险产品,逐步建立多层次护理保险体系。
第四,加大人才培养与科技投入。建议大力培养相关专业人员,为制度执行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引导护理服务机构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鼓励通过科技手段辅助提升老年人自理能力。以线上智能评估、智能规划等科技手段,提高制度运行的效率。
第五,协调资源联动形成合力。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养老问题的全链条、全过程,未来推进中,建议做好各项资源的协调联动。
养老金
一是不同人群享受到的改革发展成果不同。例如,晚退休人员比早退休人员享受政策红利多,城市人群领取养老金比农村人群多。
二是基本养老金积累不足。数字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2019年为4.26万亿元,按现行费率执行,预计至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从2028年出现当期赤字,并于2035年耗尽基金结余。
三是养老制度存在结构性问题。目前中国养老金替代率不足50%,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约占45%,“第二、三支柱”占比很少。
为此,葛华勇建议:
一、持续补充基本养老金。建议进一步强化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对基本养老金的补充机制;加快推进国资划转社保补充社保基金缺口,提高划转比例;放开养老金投资限制,借助资本市场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收益。
二、积极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目前我国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比例不足1%,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建议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逐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提高“第二支柱”的替代率水平,使企业年金在整个养老当中真正起到补充作用。
三、大力培养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意识及产品。保险公司要创新养老保险产品,进一步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和产品范围,让银行、保险、证券都能成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重要参与者,共同调动和促进个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农村养老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城市远郊乡村地区的年轻一代已经迁移常住城镇,农村地区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远郊和乡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正在加速,多数乡村老年人与子女长期聚少离多,留守老年人已占农村地区人口相当比例。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表示,目前,乡村地区的养老设施一般集中于行政镇,主要服务对象是镇周边的五保老人。由于传统习俗,乡村老人不愿离家去乡镇养老院,子女也不愿意年迈的父母进养老院。
他建议进一步加快为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将为老服务与照护新供给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中,加大都市远郊和乡村地区公建民营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
独生子女带薪护理假
截至去年11月,全国至少已有15地落实了“独生子女护理假”相关政策,另有6地正在跟进。由于缺少国家法律方面的硬性保障,各地的政策也缺乏刚性制约,致使政府出台的有关子女带薪护理生病住院老人的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副董事长曹晖建议,健全完善“独生子女护理假”的法律保障机制。由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与劳动休假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落实面向全民的普惠型休假制度,打破地域限制,完善子女护理假和异地的老人无障碍衔接机制等。
此外,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通过在其小范围的实践,可以为在职人员暂时阶段性脱岗全力照顾家中老人提供经验的积累。曹晖委员强调,对确实需要照顾家中老人由地市一级医院和民政部门认定。对享受在职人员(独生子女)阶段性脱岗照顾家中老人试点的对象实行诚信一票否决,从一开始试点就开始把好关口。
互联网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电影导演贾樟柯在调研中了解到,多数独居老人,完全不适应网络缴费、线上挂号以及网约车等。一方面他们对资金、个人信息的安全有所顾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无人培训,他们很难适应互联网生活。
为此,贾樟柯今年两会提交了关于“扶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生活”的议案,他呼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进来,让老年人的网络生活不再“边缘化”。同时贾樟柯建议市政部门、银行等机构在过渡期保留窗口,给这些老人带来方便。
基层社区要组织老年人进行培训、兴趣培养等。一方面可以开办老年人网上课堂、网上兴趣群组、志愿者网上服务,帮他们融入数字化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常态化设立一些志愿者,他们可以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对遇到问题的老年人进行指导。